校内各有关单位:
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项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现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的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南简介
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以通用人工智能的自主可控、通专融合和安全可信为目标开展基础创新和技术攻关,设置15个研究任务(包含9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执行期2-3年,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9.45亿元。本批研究任务采用“赛马制”组织模式进行部署,通过公开选择先行支持3家单位,在实施一定时间后进行评估择优,确定一定数量的项目继续支持。除青年科学家项目不需配套经费外;其他项目均需按指南中相应的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进行配套。
申报项目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详见附件1)
二、申报资格要求
1.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单位,或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单位(见附件2),注册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前。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负责人应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原则上团队其他参与人员年龄要求相同。
3.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具体申报要求见专项申报指南、形式审查要求及通知要求,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申报书要求
项目的牵头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单位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项目(课题)负责人应在联合申报协议上签字,协议签署时间应明确体现。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并严格遵守承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
四、限项要求
1.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在满足限项条件下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2.涉及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2个重点专项项目查重时,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与重大专项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
3.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分项目实施联合查重。对于重大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限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成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限部门推荐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联合限项,科研人员同期申报和在研的项目(课题)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项。
4.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5年12月31日及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五、申报程序
1.申报意向登记
请有意牵头申报的科技人员填写附件3《国家项目申报登记表》,学院审核、汇总,于11月7日前发送至[email protected]。请项目牵头负责人查阅附件4《国家重点研发和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注意事项须知》,并将签字版扫描件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2.申报账号
已有国科管系统账号的申报人请使用原账号申报,无账号的可填写附件3《国家项目申报登记表》申请开通,需重置密码的可联系学校管理员。
3.网上填报
项目牵头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网上填报的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网上填报项目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5年11月7日10:00至2025年11月30日16:00。请各项目负责人于申报截止日前2个工作日提交,以便预留形式审查及申报书修改时间。
六、常见问题
1.推荐单位选择:(部门)教育部/(地方)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二者任选其一。
2.申报材料校印使用
项目申报过程中附件材料如需加盖学校公章,用印通过“网上办事大厅(//ehall.yongligw.com/jlu_portal/index)”/“全部事项”选择“科研院”/“自然科学纵向项目、平台、奖励”端口申请,用印类型为“国家部委科研项目”。
3.人员信息:在系统填写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信息,并根据限项要求,认真查阅确认有“!”标识的人员信息,该人员已承担或参与了在研项目,避免重复申报影响形式审查结果。
4.其他来源配套经费:如项目指南要求配套经费,须提供其他来源配套经费承诺书(附件5仅供参考,请以申报系统下载版本为准)。其他来源配套经费一般由参与单位企业配套,我校原则上不提供配套经费。
七、联系方式
1.技术咨询:010-58882999(中继线),[email protected]。
2.业务咨询:021-23537817、021-23537831。
3.校内联系人:姜老师 吴老师 85166453 [email protected]。
附件:
1.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2.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名单
3.国家项目申报登记表
4.国家重点研发和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注意事项须知
5.其他来源配套经费承诺书
6.关于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研院科技管理办公室
2025年10月30日
附件下载://oa.yongligw.com/defaultroot/PortalInformation!getInformation.action?id=62183502&channelId=179577